Tuesday, January 6, 2009

成长的复原语言-日智录

阿道司·赫胥黎说:「经验不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,经验是一个人对於发生在他身上的事,所做出来的回应。」道理我们可以在书本、网络、长者口中、媒体等媒介中知道,但不一定会做到。做父母的看到孩子种种的不足与不是,总会很担心及心疼的把自己所知道的设法要让孩子也知道。孩子的确也听到及知道了,但未必做到。“做到”才是真正的问题!

人生许多宝贵的经验及智慧,是无法被命令叫出来的。我们真的无法在我们想要的时候逼他们出来,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总是事后孔明般的懊悔,责备自己在问题发生的当时,为何不能如事后般的冷静或清醒来面对问题?平时的修炼,修的是我们的内在灵性,当我们需要它们时,它们随时在那里。看来,事件、思考、经历、体悟、接纳而形成的经验是人生无法或缺的。

人每天都会经历些什么,在经历后总会得到些经验,但经验能否转化成为未来人生成长的动力?我们则需要为自己朔造一种复原的语言,而这语言扮演了一把打开灵性成长天线的钥匙,我把它称之为『日智录』。日智复原的语言要忠於自己的感觉,更重要引导我们可以用不同方式来观看和理解事实,而在不同的视野中,内在灵性就这样的开始了。我相信在经过长期复原语言的动力下,灵性的智慧随时就会在口袋里!

自己时常挂在口边,人生没有什么,只有体验生死两端的经历。昨天在与众多同仁吃晚饭后,才与孩子对话分享,吃饭何尝不也一样,未吃之前与吃进肚子后,一切回归与饭前一样,重要的是在吃饭的过程中,大家觉得如何?学会经历事情开始到结束之间的“变化”尤为重要,用接纳的心态来接纳一切在预期以外的变化与经历,生命会有无限宽广的体会。我不知道以双以她的年纪能听进多少?但我发觉她近期开始“偷偷的”间断式模仿我也开始写她自己的成长日智。

重要的,她长大了!至於考试的成绩,我无所求,随缘吧!

Monday, January 5, 2009

工作表现检讨的渗透理由

两个多月的时间代表了两个多月生命的变化与成长。
时间是哲学上终极的矛盾之一,『现在』是什么?

有机会与一群人坐下来谈谈过去两个多月来的工作“表现”,是一件很有意义的过程,因为大家都深深明白你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,有我有他生命成长的参与与渗透。大家对谈起来时,重点不是批评对方的不足之处,关心的是我们如何协助彼此可以成长得更像“人”!

好多生活路上经常迷失的人,他的确是活在现在,然而却无法从过去中学习或关心未来,当然也无法把自己的现在与未来连结,那时间的流逝又如何让他可以重新再活一次?借用师公陈怡安老师的话语,生命随着新一天的到来永远可以耕新!只有当今天结合了我的过去与我的未来,这一天才真正的具有意义。我能『活出这一天』,只有当我了解它是我整个人生故事的一部份-这部份让我可以『现在』活出这一天。齐克果说得好:「生命不断向前进,但以后我们才能了解它的意义。」马克吐温则说:「虽然过去无法重复,却会留下旋律。」

我生命故事的发展与眼前这一群人息息相关。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深:「从别人的成长需要看到自己的责任」。但要帮助对方成长,自己的成长步伐能否感动对方,让对方能够产生动力
?启动自己心田的种籽呢?觉得自己不会迷失的人,更容易迷失,因为他开始会把许多事情视为当然的以为自己都懂了,而无法让自己对每天的变化有更深入及通透的思考及体验,此时此刻他的成长灵性是停留在过去的。

透过对话,唤醒自己的内在“人性”,但对话需要主题,主题虽是检讨部属的工作表现,其实这一主题的对话内容连贯的是我们团队的工作表现,进而是我们该如何好好的活出每一天。所有的灵性成长都与时间有关,都与你我的生命有关,因为时间就像灵性一样具渗透性,而时间的渗透性,在当下的时刻同时拥抱我们的过去和未来。

Friday, January 2, 2009

日智录~追求生命成长的强者始於倾听

当我们尽全力去做一件自认为「正确」的事情,却不被对方认同甚至出口负面话语加以歪曲,内心听了整个心情往下沉沦,顿然间会觉得这麽做,到底值得吗?既然得不到对方的欣赏,还要坚持做下去吗?。。。。。。

心情正压抑,困扰百般时,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位著名哲学家兼心理学家詹姆斯话语:『「全力以赴的心情」和「随遇而安的心情」是相反的,它是一种积极关怀的态度,关怀自己、家人、群体和更大的群体。全力以赴的心情伴随着个人对群体的认同,这认同会增加我们的同情心,并且克服或跨越我们为人的「某些盲点」,往往这些盲点是使我们无法去体会和尊敬他人的内在经验。』想到这里,开始警觉到自己的感恩心被气上心头的傲气蒙蔽住了!

郁郁心情开始转化,光天线亦开始发酵。另一位长者-哈佛大学美国文明史博士厄尼斯特·兹的话语像精灵般一跃而出:「体会他人的内在经验需要全力的倾听。群体的产生就是始於倾听,透过倾听,灵性的智慧得以传递;透过倾听,我们得先放弃个人的世界观,才能在当下听著别人的故事;透过倾听我们才会了解到我们所寻求的生活不仅仅只是『世界观』,就像智慧不仅仅只是知识。群体产生於参与者的参与,参与倾听。」

当群体中彼此听不到彼此的需要时,彼此内心都蕴藏了彼此的「幻象」,而这些幻象若不打破,彼此的关系则会造成群体成长的障碍甚至负累。打破幻象最好的做法就是面对问题的直接沟通,沟通时肯定要有一方的倾听能力要充份的发挥,才能体会到另一方内在经验的需要,彼此的灵性亦进而随之成长。我想,这才是生命追求成长真正的强者!

陈登福 15/09/2008(Monday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