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January 6, 2009

成长的复原语言-日智录

阿道司·赫胥黎说:「经验不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,经验是一个人对於发生在他身上的事,所做出来的回应。」道理我们可以在书本、网络、长者口中、媒体等媒介中知道,但不一定会做到。做父母的看到孩子种种的不足与不是,总会很担心及心疼的把自己所知道的设法要让孩子也知道。孩子的确也听到及知道了,但未必做到。“做到”才是真正的问题!

人生许多宝贵的经验及智慧,是无法被命令叫出来的。我们真的无法在我们想要的时候逼他们出来,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总是事后孔明般的懊悔,责备自己在问题发生的当时,为何不能如事后般的冷静或清醒来面对问题?平时的修炼,修的是我们的内在灵性,当我们需要它们时,它们随时在那里。看来,事件、思考、经历、体悟、接纳而形成的经验是人生无法或缺的。

人每天都会经历些什么,在经历后总会得到些经验,但经验能否转化成为未来人生成长的动力?我们则需要为自己朔造一种复原的语言,而这语言扮演了一把打开灵性成长天线的钥匙,我把它称之为『日智录』。日智复原的语言要忠於自己的感觉,更重要引导我们可以用不同方式来观看和理解事实,而在不同的视野中,内在灵性就这样的开始了。我相信在经过长期复原语言的动力下,灵性的智慧随时就会在口袋里!

自己时常挂在口边,人生没有什么,只有体验生死两端的经历。昨天在与众多同仁吃晚饭后,才与孩子对话分享,吃饭何尝不也一样,未吃之前与吃进肚子后,一切回归与饭前一样,重要的是在吃饭的过程中,大家觉得如何?学会经历事情开始到结束之间的“变化”尤为重要,用接纳的心态来接纳一切在预期以外的变化与经历,生命会有无限宽广的体会。我不知道以双以她的年纪能听进多少?但我发觉她近期开始“偷偷的”间断式模仿我也开始写她自己的成长日智。

重要的,她长大了!至於考试的成绩,我无所求,随缘吧!

Monday, January 5, 2009

工作表现检讨的渗透理由

两个多月的时间代表了两个多月生命的变化与成长。
时间是哲学上终极的矛盾之一,『现在』是什么?

有机会与一群人坐下来谈谈过去两个多月来的工作“表现”,是一件很有意义的过程,因为大家都深深明白你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,有我有他生命成长的参与与渗透。大家对谈起来时,重点不是批评对方的不足之处,关心的是我们如何协助彼此可以成长得更像“人”!

好多生活路上经常迷失的人,他的确是活在现在,然而却无法从过去中学习或关心未来,当然也无法把自己的现在与未来连结,那时间的流逝又如何让他可以重新再活一次?借用师公陈怡安老师的话语,生命随着新一天的到来永远可以耕新!只有当今天结合了我的过去与我的未来,这一天才真正的具有意义。我能『活出这一天』,只有当我了解它是我整个人生故事的一部份-这部份让我可以『现在』活出这一天。齐克果说得好:「生命不断向前进,但以后我们才能了解它的意义。」马克吐温则说:「虽然过去无法重复,却会留下旋律。」

我生命故事的发展与眼前这一群人息息相关。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深:「从别人的成长需要看到自己的责任」。但要帮助对方成长,自己的成长步伐能否感动对方,让对方能够产生动力
?启动自己心田的种籽呢?觉得自己不会迷失的人,更容易迷失,因为他开始会把许多事情视为当然的以为自己都懂了,而无法让自己对每天的变化有更深入及通透的思考及体验,此时此刻他的成长灵性是停留在过去的。

透过对话,唤醒自己的内在“人性”,但对话需要主题,主题虽是检讨部属的工作表现,其实这一主题的对话内容连贯的是我们团队的工作表现,进而是我们该如何好好的活出每一天。所有的灵性成长都与时间有关,都与你我的生命有关,因为时间就像灵性一样具渗透性,而时间的渗透性,在当下的时刻同时拥抱我们的过去和未来。

Friday, January 2, 2009

日智录~追求生命成长的强者始於倾听

当我们尽全力去做一件自认为「正确」的事情,却不被对方认同甚至出口负面话语加以歪曲,内心听了整个心情往下沉沦,顿然间会觉得这麽做,到底值得吗?既然得不到对方的欣赏,还要坚持做下去吗?。。。。。。

心情正压抑,困扰百般时,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位著名哲学家兼心理学家詹姆斯话语:『「全力以赴的心情」和「随遇而安的心情」是相反的,它是一种积极关怀的态度,关怀自己、家人、群体和更大的群体。全力以赴的心情伴随着个人对群体的认同,这认同会增加我们的同情心,并且克服或跨越我们为人的「某些盲点」,往往这些盲点是使我们无法去体会和尊敬他人的内在经验。』想到这里,开始警觉到自己的感恩心被气上心头的傲气蒙蔽住了!

郁郁心情开始转化,光天线亦开始发酵。另一位长者-哈佛大学美国文明史博士厄尼斯特·兹的话语像精灵般一跃而出:「体会他人的内在经验需要全力的倾听。群体的产生就是始於倾听,透过倾听,灵性的智慧得以传递;透过倾听,我们得先放弃个人的世界观,才能在当下听著别人的故事;透过倾听我们才会了解到我们所寻求的生活不仅仅只是『世界观』,就像智慧不仅仅只是知识。群体产生於参与者的参与,参与倾听。」

当群体中彼此听不到彼此的需要时,彼此内心都蕴藏了彼此的「幻象」,而这些幻象若不打破,彼此的关系则会造成群体成长的障碍甚至负累。打破幻象最好的做法就是面对问题的直接沟通,沟通时肯定要有一方的倾听能力要充份的发挥,才能体会到另一方内在经验的需要,彼此的灵性亦进而随之成长。我想,这才是生命追求成长真正的强者!

陈登福 15/09/2008(Monday)

Thursday, November 27, 2008

日智录~弯弯曲曲往回家的路走

我記得公怡安老經說過:「人活着是为了等待死亡的到来,不过等待却要等得非常有尊严,绝不是消极的等待。」原来等死是这麽重要的人生哲学,正所谓焉知死,方知生;生生死死是每一颗生命终究要经历过的!从生的起点,我们带来什么?到死的那一刹那,我们又会带走什么?从生到死两端的中间,只留下生命经历了什么?

经历说的是过程,看来体验过程才是我们此生真正的目的。但有谁能够主宰我们这一生要经历过哪些过程?不经历过哪些我们不想要的过程?谁会希望事情的进度是在我们的计划以外的?谁会期待论文指导教授竟然不定期给予指导,让在赶论文的学子们茫然失措?谁会想到原本和好的关系,突然因为某人一句话,让彼此的关系降至零度?谁会了解一片热忱的付出换回的却是一连串莫名其妙的误解?谁会想到一家大小快乐假期之旅,却换回丧子溺毙之痛?谁又会念到风光无比的高权首相,今日会流难到被亲信逼在下台边缘?谁。。。。?!

美国实用主义者詹姆斯很喜欢把比「进步」(Progress)和「成长」(Growth)更重要的「变化」(Vicissitude)这个词汇,更精切来形容我们的人生,因为变化更实实在在传达了我们内在心灵不同的念头和感应。变化强调的并非我们反应的是怎么样的行动(虽然这也是挺重要的),而是跌倒再爬起来的痛苦洗礼过程,并且发现我们的一股内在力量是足於在过程中,又是释放又是储备的状态中,让我们的生命处於更深度性的存在感!过程成败变化的交替点,是非对错变化的交叉点,灵光智慧的灵光爆破亦随之飞舞,有泪水、有感叹、有冷笑、有茫然。。。但长大过程的生命力就在其中

正如多年前一位中学生对他父亲说过的话。每天放学途中的经历,经过电玩中心、桌球中心、网咖、漫画店。。。,他把一条原本回家的直路走得弯弯曲曲,每天的生命历程都是在许多交叉的矛盾中相互冲击,但终究他还是向着家的目标移动。

一路上的插曲或许会带来干扰,让她歪离了目的地,但终究她没有放弃她的目标,她清楚知道这一生两端的中间是她践行生命体验最重要的过程;我得她知道家在哪里?!

陈登福 03/10/2008(Friday)

Wednesday, November 19, 2008

爱总是以不同形式出现


美国知名灵媒苏菲亚·布朗说过一句值得令人多番省思的话语:爱,以许多的形式来到我们的生活。

花些时间想想那些填满我们每天生命的每一个人,他们每个人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和重要性?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伤心与痛苦的事件,在当下时我们会难过得觉得世界是灰色的,严重的甚至不想活下去,对人近乎绝望!但事过迁竞以后,回头再看看时,其实那一份事件的伤痛却是让自己生命成长收获最丰富的一次!

我们感受不到生活中与人交集的丰盛与恩赐,主要是我们所期待得到的快乐与收获的形式,只允许它必须按照我们所期待般的形式出现或发生。假设它突如其来的换个我们预期以外的方式出现,我们看不到反面恩典所要带来的讯息。我们怎么不孤独呢?

我们每一天都会与太多事件的关系人有所接触,或许这些人有如蜻蜓点水般在我们的面前涉略过去了!这些人包括卖东西给我们的店员、为我们服务打油的油站工人、推荐新产品的促销员、送上食物的侍者、路边与您偶遇点头打招呼的陌生人、在网路上告知您如何付款方法的接线生、在走廊扫垃圾的清洁工人。。。。。。。。这些人都是企图让我们生活更为便利舒适,却很轻易被我们视为当然的“陌生人”!

著名绘本作家几米在他的作品内,点出了好多不同形式出现的爱-
·我纳税,那表示我拥有的工作份量不轻。
·衣服越来越紧,那表示我吃得很好。
·有阴影陪伴我劳动,那表示我在明亮的阳光下。
·有待整理的草地、待清理的窗户及待修理的排水沟,那表示我有个家(地上屋)。
·有各种对政府不满的抱怨,那表示我们有言论的自由。
·能找到最远的那个车位,那表示我还能走路,而且很幸运能有辆车。
·有巨额的电费帐单,那表示我冷气吹得很爽。
·教堂礼拜时,我后面有位五音不全的女士,那表示我还听得到。
·有一堆衣服要洗烫,那表示我有衣服穿。
·一天结束时的疲劳和肌肉酸痛,那表示我有拼命工作的能力。
·一大早被响起的闹钟吵醒,那表示我还活着。
·电脑时常负载着过量的电子邮件,那表示有许多朋友会想到我。
·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?!

因此,现在我要停下来,想一想每一个曾经与我接触,让我开心及让我不开心的人,他们是带着那种形式的爱来与我交集呢?